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下公敌宁远伯

猛将如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2中文网 www.zw52.com,最快更新夺鼎1617最新章节!

    天津距离京师不过二百余里,快马一日便可往返。£∝

    守汉在京师内的公馆,隆盛行的商号,以及几个与守汉私下里走动的比较密切的官员、勋贵、太监派来的信使,不断的策马扬鞭往狂奔于这条官道上,驿马星驰首尾相连。

    守汉的这份表章上去,按照他的推测,朝中势必引起一番大乱。根据他所了解的文武官员们的尿性,朝堂之上不吵成一锅粥,各种上奏弹劾他的表章不砸死他才怪。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这份给崇祯皇帝的建议书,里面所提出的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开征各种税收税种的建议,仿佛一枚500公斤级别的航空高爆炸弹丢进了鱼塘里,不曾将水炸起多高。

    但是,私下里,却是将烂泥炸得远近皆是。

    在从京师传来的各种消息中可以推测出京师之中虽然表面上波澜不兴,但是私下里却是暗流涌动。崇祯终于抵御不住这份建议书之中所描绘的蓝图的巨大诱惑,召集朝廷重臣进行小范围的讨论。

    但是,大臣们对于这份看似为大明朝廷着想,实则是夺走了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口中美食的方案,无不是眼观鼻鼻观口,一言不发。

    在崇祯的一再催促之下,终于有大臣开口奏对。

    “陛下,优待读书人与官绅,乃是太祖高皇帝所制定的祖制,如何因朝廷缺少军饷而因宁远伯一纸文书便告废止?”

    “当年神宗皇帝也曾派遣税监、矿监往各地,一时间海内民怨沸腾。若是陛下再行此道,只怕各处民变蜂起,与流寇合流,局面就更加难以收拾。”

    “宁远伯练兵打仗天下无出其右,臣等皆敛手佩服。然其行事以霸道为主。非圣人之道,陛下乃仁孝之君,如何能用霸道之术?”

    大臣们都很清楚,这个条陈上所奏之事,漫说是全数照此办理,只要有三分之一推行下去。什么流寇,什么东奴,什么天灾,统统都不是问题。可是,那样的大明天下,还是咱们的大明天下吗?

    咱们士大夫要的大明天下,可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同享有、治理的天下。

    而不是读书人同样要当差纳粮缴税,承担各种义务的大明天下。

    看着大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的嘴脸,崇祯皇帝也是没来由的一阵阵的疲惫。有心想下旨调李守汉进京与这班大臣分说辩驳一二,却又没有那个胆量。

    昨晚,国丈周奎进宫时曾经对他说,若是宁远伯进京,只怕事情会更加不好收拾!数万大军进京,会带了什么来,会有什么可怕的情形不受控制的演变,那个敢拍胸脯担保?

    而丹陛之下的那些大臣们。之所以不敢对这个在他们心里已经被碎尸万段无数次的家伙下手,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数万虎贲貔貅在守汉的手中控制着。

    若是朝廷官军。哪怕对方是袁崇焕,他们也有办法弄死他,大不了让他从城头上坐吊篮上来。

    算了!

    还是不要让这个灾星进京吧!

    皇帝和大臣、太监们都在心中暗自咒骂着。

    于是,一道明发诏旨给了驻节天津,组织军队对辽东反贼进行军事进攻的宁远伯,将朝堂之上的各种争论一一抄录与他。“令其明白回奏。”

    既然已经是捅了马蜂窝,索性就玩得大一些,玩得彻底些!于是,守汉又一次的用克龙炮发出了一连串的重炮弹。文章之中大张旗鼓的描述了一番几处海关关税的收入情况,和这些银子在如今的辽东战场、剿贼战场上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文章的结尾之中。除了建议崇祯“当此非常之世,当以非常之手段,行非常之事,以建非常之功。”文章之中很是直白的言明,今日成败,不在于辽东与中原一城一时之得失,若能政令通畅,税收充足,纵然前线失利,闯贼横行,国家有钱粮在手,也能安若泰山。辽贼流贼为标,钱粮为本!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除了这个足以令抬出朱元璋所谓祖制的家伙们脸上火辣辣的大嘴巴之外,守汉更是不怕自己得罪的人不够多。

    “目下战兵卫所兵皆不足用,各地统兵将领拥兵自重不足为持,必须要编练新军才行。”

    这样的举动倒是令崇祯心中狂喜不已。原本以为宁远伯会依仗兵马钱粮图谋不轨。但是现在看,他几乎一举得罪了整个天下人(当然,崇祯眼中的天下人,肯定是没有那些种田、务工、为行商的富商出力之人,他们手中没有可以制造流传万世的笔杆子,也没有可以杀人的刀把子,只有一身粗黑的皮肤,一手老茧罢了。)还谈什么窥视大宝?老老实实的给朕出苦力、出钱粮吧!朕做了中兴之主,也少不了你的公侯之位!

    不光是崇祯一个人开始仔细而又审慎的分析着守汉的这份建议,便是许多代表着江南商贾集团利益,出身东林的文官们也从家乡来的各种信息当中寻找着对自己有利,并且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没办法,眼下的局面看来,皇帝是铁定要听从李守汉这厮的祸国殃民主张,所差者便是多少的问题。既然是不能避免这样的局面发生,那就尽可能的减少对自己的打击,甚至是从中获利。至圣先师不是教导我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识时务者为俊杰”?

    几年来,南粤军为后盾,隆盛行和其他的商号、报纸在江南横冲直撞,让江南的瓷器场主、织布场主损失不小。不过,也有许多人在与南粤军系统的商业往来当中大发横财。比如茶叶商业、生丝商人、粮食商人。

    隆盛行体系在倾销粮食油料食盐和各种纺织品的同时,也在大肆收购生丝、茶叶等原材料。在各地织造场传出一阵阵悲惨的哭声时,浙西的桑户蚕户却是绝对高兴,南中的商人们大把的银元用来收购生丝,直接的将生丝价格抬了两三成还不止。见到有利可图,各地的地主便将良田变成桑林。

    对于一手出售成品,一手大肆收购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商业行为。起初东林的幕后老板和金主们还是很高兴的。一船一船的精织染色布来了,又收购了一船一船的棉纱和坯布走,留下了不少的利润给江南商人。为了谋求巨额利润,天才的江南商人们甚至研发出来了直销、代销、走私三者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大臣们彼此之间书信往还,剖陈利害,如何的趋红避黑,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变化当中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大人先生们私下里谋议,隆盛行掌控的报纸却是不甘寂寞。在京师、南京的几张报纸上全文刊登了宁远伯爷的表章,并且为那些在茶馆里听说书先生们读报的升斗小民们提供了讲解。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小店主,依靠乡下田地城里店铺过活之人如何在新的税收制度之下完粮纳税的案例。负担是比江陵相公推行一条鞭法之后是增加了还是减轻了。

    不算不知道,算了之后,茶馆里一片哗然。

    原本以为宁远伯和读书人笔下口中的万历皇爷一样,都要采用王安石的法子来盘剥咱们小民。但是却不想是给咱们送钱来的!“不用再交那么多钱粮,不就是给咱们送钱来?”

    有的人在乡间庙会上听得说书先生唱读了报纸后,更在心里暗自盘算,若是当真行了宁远伯爷的法度。当真要立刻办两件事,一是在天地君亲师牌位旁边给宁远伯立一个长生牌位。二一个便是去何举人家把投献的土地讨要回来!

    虽然守汉这份文书犹如一记闷棍打得整个朝廷体系头晕眼花,但是稍稍清醒过来之后,虽然所有人都头疼不已,但是根据各自所属的集团,不同的利益诉求,开始在这份题奏当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部分条款。

    比如说。以王承恩、王德化为首的太监们,就十分热切的赞赏宁远伯提出的编练新军由皇帝直接统辖的方略。在这部分方略当中,守汉更是提出来了,愿意报效这支三万人规模的新军训练所需的全部物资和费用,并派遣人员协助朝廷来进行编练招募。待击败了辽东反贼。所有物资、训练好的军队都上呈皇帝指挥调度。当然,所谓的归属皇帝指挥调动,也就是交给御马监的太监们统领指挥调动。

    这样一来,朝中阉党们的话语权便大了许多。

    对于此事,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们自然不会允许他发生,各地的将领们也不会同意。练新军他们是愿意的,但是如果不把物资、军饷调度使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们,他们如何能够同意?于是,朝中有大臣阴森森的说了一句,“陛下,就不担心给子孙留下一支神策军吗?”

    这话一出,顿时让阉党们噤若寒蝉。神策军,那是什么队伍?那可是晚唐时为太监们所掌握的禁军武装。几位李唐天子都是太监依仗神策军的武力拥立的。

    不过,朝中的大佬们也是号准了皇上崇祯的脉搏,知道这位天子的好恶,倘若不令他达成练属于自己嫡系武力的目的,只怕朝中又要掀起政潮。

    于是乎,一个折中的捣糨糊方案在各方的妥协之下率先通过。于京畿、山东地区招募一万新兵,归属于御马监统辖,请宁远伯提供粮饷军器派出人员组织训练。待神机营、三千营各部自山东归还建制后,与上述部队混合编成。

    这件事算是皆大欢喜的通过了廷议。太监们掌握了一支武装,大臣们控制了新军的规模,同时让宁远伯又一次的出了些血。不过,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让太监们和兵部的大人们恼火了。

    为了节省补给压力给大明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财政缓解一下压力,守汉更是在回复当中建议由南粤军派出工匠、技师到大明的军工生产部门来监督火药、甲胄、兵器的制造。从南中调来一些制造火药、兵器甲胄的工匠和管理人员,跟大明的工匠一起制造上述军器。同时,被服厂也会派出一些人来帮助组织大明的军服生产。

    这还了得?!这不是从兵部的大人和管理仓库的太监们嘴里抢食吗?你南中的兵器甲胄质地之优,价格之廉。可是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如果你派人来监督、帮助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消耗,那么我们吃什么去?

    须知,徐光启相国亲自监督制造的精品鲁密铳,号称最狠最毒的,每一支造价可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两一支。而与鲁密铳相比,同样是具有奥斯曼血统的赞巴拉枪。实际上就是明代鲁密铳的升级版,经过本土化改造而成的抬枪,平击也就是最大射程可以到四百余步,有准头,也就是有效射程也达到了二百余步(这些数字在雍正九年川陕总督给雍正的奏折里,乾隆五十一年和珅给乾隆的奏折里都有,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找找看。),而同样的燧发铳在著名大贪官和珅的督造之下,每支用叶铁十五斤。工料饭食银一两三钱六分六厘。而上面说得最大射程四百余步的抬枪,最贵的造价也不过六两,最低也要二两八钱。

    (你个著名大贪官,做事如此悖逆,你这个价钱让著名大科学家和明朝的诸多大清官怎么面对观众?为什么不和你的主子报价一百五十两?!嗯?!)

    守汉的这篇答复文字之中最为得罪人的就是指出了流寇兴起的原因,其根源就是土地兼并,然后官绅不纳粮,导致民众负担过重。而朝廷钱粮来源却是随着天灾的蔓延扩散。流民的四处求生而越加缩减。所以,如欲彻底平定流寇还海内以平静。手段其实很简单。只要一道圣旨明发天下,宣布官绅一体纳粮缴税。然后想法让这道圣旨令以李自成闯营、罗汝才曹营、张献忠西营为主的农民军知晓,不用半年,所谓被李自成等人裹挟而来的百万流民便是散归故里。徒党星散的李自成等人自己就会投降。

    但是,这段文字毫无疑问的被朝中文武大员、勋贵、太监、甚至崇祯本人忽略不见了。开玩笑,一体当差纳粮?朝廷的体面与尊严何在?难道要我等(朕)与你李守汉一样。把自己家里的银钱弄去缴税不成?

    斗转星移,很多年以后,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们点评这段历史时这样写道:“在三分抗敌,七分发展的原则方针之下,受南粤军实力的急剧扩张所鼓舞。李守汉当时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妄图一举不战而控制明朝的军事政治甚至经济,只不过他这份野心还欠缺阴险,居然丝毫不加掩饰,直接**裸的向崇祯提出要求。”

    (哪里像给我们发工资、支付稿酬,帮助推广宣传的基金会那样,将白雪公主她后妈的苹果变成了数码产品?)

    至于说守汉提出的所谓提供技术和管理,对大明朝廷系统内的军工生产进行一番监督改造的建议,更是被朝中各派一致默契的给否定了。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的崇祯心里很是明白,这所谓的技术合作,借鸡生蛋,用自己的市场和资源来换技术,是极为不靠谱,也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到时候,只怕是建奴平定了,皇极殿上乾清宫中龙椅上的主人却也换了人。

    这样的事情,却被某人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利用自己国家业已完善的工业体系,大兴所谓借鸡生蛋之法。要引进别人的资金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于是乎,大批往日的敌人不再扛着军旗而是夹着公事包堂而皇之的进来了。

    但是,鸡是借来了,不过自家原本的鸡笼子也得提供给人家的鸡,而自家原本的鸡,不好意思,为了好好的喂养别人家的鸡,你们得忍耐一下。可是,超国民待遇的精饲料也吃了不少。鸡屎也拉了一地,可就是不知道最后蛋留下了几个?

    连崇祯都知道这事不靠谱,但是有些人却奉若圣经。

    更有大臣在朝堂廷议之时大赞宁远伯府中颇有盛唐之风,女儿家也能领兵出战,加以时日怕不也是一个平阳公主?这话里连着放了几支毒箭出去,幸好没有引起别人注意。

    廷议到了最后,各派争吵完了,算是平衡了各自的利益。

    朝廷正式给宁远伯、援剿大总统李守汉下旨,允许他在山东、登莱等处推行他所谓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主张,以供军用。

    在朝中大佬们看来,山东、登莱两处,历年来不是蝗旱就是乱民,如今又是阿巴泰和教匪王可,还有李青山等股乱贼将省内搅扰的天翻地覆,已经成了一摊乱局,索性便任由李守汉去折腾。就当是允许他就地筹措粮饷了。

    可是,大佬们或是有意识的遗忘了,山东虽然是一片混乱,但是却有几家巨室便是皇朝更迭也不受影响的。

    消息传到了曲阜、邹县等处,衍圣公府、亚圣府中隔着院墙都能听得到里面传出来愤怒的叫骂声。

    被骂声之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李守汉,此时却听不到这些。接到朝廷旨意后,一面令人转发给在济南留守的大儿子李华宇,一面督促部队准备开拔往宁远去。同时命令原在宁远的南粤军部队,将伤员撤往耽罗岛进行休整治疗。那里被南粤军经营时间较久,各方面的设施、器材要比宁远好得多。

    消息到了宁远,很快便被潜伏在宁远城中的清军细作通过各种途径得到。

    同样的消息被对垒的两军统帅知晓后,竟然反应如出一辙。

    得知李守汉命令南粤军撤走在宁远的伤员,顿时让驻守松山堡忐忑不安多日的多尔衮心中大为安定,“谢天谢地!李华梅那个疯婆子母老虎终于要走了!”不过,想起在李华梅不计成本炮火下生存的那些日子,多尔衮便是后背一阵阵发冷:自己的数万人竟然险些被几千南粤军打得崩盘!

    驻守宁远,不住的劝慰李华梅安心养伤的施郎得到这个命令之后也是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谢天谢地,妈祖娘娘显灵护佑。咱们这位大小姐终于要走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继续求月票。